信息网_资讯网

经典美文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正文

别让古建筑再遭冷落!

网络整理 2021-02-11

  南诏时期官家寺庙建筑群一号建筑基址平面结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大理五指山遗址发现主体遗存为南诏时期的官家寺庙建筑群,进一步揭示了南诏寺庙布局特点和窑业生产状况,属近年来南诏考古新发现。

  7个月的考古发掘,6000平的发掘面积,无论是南诏王室丧葬习俗的重要新发现,南诏唐代建筑的新资料,还是揭示了南诏时期的窑业生产状况,这些考古发掘成果,都对深入研究距今1200年前南诏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理五指山遗址能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名单,就是这次考古发掘的结果。

  古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建保护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坚固基石。云南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留存下大量的优秀古建,西山龙门、曲靖南城门、圆通寺、大观楼等等都声名远播,成为不少游客打卡地。但是也有不少古建,在历史烟云中销声匿迹,淡出视野、成为遗迹。加大保护力度,让这些古建和遗址大放光芒、重见天日,不再遭到冷漠乃至消亡,意义十分重要。

  加强保护利用是守根固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古建或遗址,就是触目可见触手可及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守住根魂,使其得到有效传承,才能切实守护好城市历史文化,助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加强保护利用是现实需要。古建保护经费不足、人手不够,是一个突出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负责文物保护的职能部门,常常因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点对点细致工作。经费投入上的捉襟见肘,也影响古建修缮保护,无法进行全面维修。久而久之积损成疾、难以恢复,造成重大隐患。

  加强保护利用是福荫子孙。古建筑是老祖先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生动映像,也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文物独一无二、不能再生,再怎么精美复制,都不会达到原有价值。我们不能让这些遗产毁在我们手里,那将是对子孙、对历史的犯罪。只有加大保护力度,才能福荫子孙、造福万代,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活水奔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怎么加强古建、遗址保护?那就需要以更加管用的硬核措施,全面落实文化遗产保护责任,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抓紧推进文物保护重大项目,重视推动非遗保护。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古建尤其是历史遗址活起来、火起来。在确保其安全无恙的前提下,通过展览展示获得经济效益,为发掘保护提供支撑。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Tags:保护(109)古建筑(4)历史遗址(1)彩云网评(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别让古建筑再遭冷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