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经典美文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正文

红色故事润心田 砥砺奋进再出发

网络整理 2021-03-30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及“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故事,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本报今日推出特刊,讲述红色故事,重温光荣传统,砥砺前行动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上下同心创奇迹

   ——“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经验启示

  李慧茹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70多年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取得了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国家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内蒙古自治区更是如此,社会生产力发展极端落后,几乎没有工业,而且发展不平衡。那时的内蒙古工业被称为“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钉马掌”,全区连火柴一类的生活用品也不能生产。1933年建立的绥远毛纺厂,到1949年建国时只有750枚纺绽,产品只有粗线、粗毯和麻袋,可见当时工业的极度落后。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迅速建设社会主义,确立了以钢铁等为代表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仅仅75天,重工业部就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钢铁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把包头列为关内未来钢铁中心的目标之一。1950年5月,周恩来总理同苏联签订了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在协定援建中国的91个工程项目中就有包头钢铁联合厂。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国家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根据内蒙古的资源情况、战略位置以及开发条件,确定内蒙古为国家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政府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在156个重点项目中,内蒙古就有5项:即包头钢铁联合企业和包头第一、第二机械厂,包头第一、第二高温高压热电厂。这些项目都是国家的骨干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对于工业十分落后的内蒙古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包钢作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国家投资巨大,工程极为浩繁,而包钢的建设之所以能够得到高速发展,是党的领导、国家的关怀以及包钢建设者艰苦创业的结果,同时也与全国人民强有力的支援分不开。自治区尽最大努力支援国家在包头的重点建设,曾经抽调大批干部转入工业建设,并且逐年增加工业基础建设的投资。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治区用于工业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达4.76亿元,这些投资大部分用于包钢的建设。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的筹备工作从1953年开始,1957年7月,包钢厂区建设拉开序幕,以施工建设为主的机修、电修、供水、供热、供电、耐火、洗煤、焦化、炼铁等工程全面展开。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但是在劳动力的调配与支援、生活物资的组织与供应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必须依靠全市、全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期,各地各生产建设部门的任务都极为繁重,人力、物力、财力均十分紧张,包钢的建设明显受到影响。1958年7月,乌兰夫同志针对这些问题分别致信一些兄弟省区,请各地按期或者提前交付包钢的订货。他还致信冶金工业部等部长,要求解决包钢钢材、水泥、重大设备和技术力量十分缺乏的问题。1958年11月,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乌兰夫把包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了报告,请求中央援建包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专门召见了包钢总经理杨维,详细了解了包钢建设中的困难。此后,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包钢的问题。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专题社论,阐述了包钢是全国建设的重点项目,是全国一盘棋的重要一子。包钢的建设,关系到国家工业化进程和改变内蒙古经济面貌。党中央还发出了“全国为包钢,包钢为全国”的号召,要求同包钢有协作关系的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要本着支援重点企业的精神,给包钢以大力支援。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的援建人员和大量建设物资纷纷开赴和运往包头,飞机、火车、汽车甚至马车、驴车组成的浩大运输车队构成包钢建设初期最壮阔的风景。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这些材料和设备来自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鞍钢除发运钢材外,还支援干部、工人7000多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带着几名技师也来到包钢支援建设,协助解决技术难题。沈阳、唐山、合肥、大连等地的企业日夜赶制设备。北京军区、空军和民航派出汽车和飞机,为包钢运送物资和设备。援建包钢的人数达8万人,而这其中不乏身着蒙古袍牧民的身影。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Tags:故事(206)砥砺(27)奋进(32)心田(2)红色(36)出发(32)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红色故事润心田 砥砺奋进再出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