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正文

人民日報記者再走長征路:再走長征路逐夢向前行

网络整理 2019-11-29 15:48

原標題:再走長征路 逐夢向前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人民日報記者再走長征路:再走長征路逐夢向前行

  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長征精神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6月11日至8月18日,中央宣傳部組織開展了“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本報多路記者追隨當年紅軍步伐,深入實地採訪,在艱難跋涉中用情講好長征故事、用心凝聚長征力量、用力踐行長征精神。

  主題採訪活動已經結束,記者們表示,今后將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不斷跨越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匯聚不竭的力量源泉

  本報記者 李茂穎

  “金沙江流水響叮當,我們紅軍要過江,不怕山高路又長……”離紅軍長征經過雲南已經過去80多年,而紅色的歌謠依然在當地傳唱不息。或高山或峽谷,走在紅軍當年征戰的艱險路途上,讓人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山高水長。

  連日降雨,沿途多有塌方,輾轉採訪目的地,常常耗時半日之久。依靠現代交通工具尚且如此費力,很難想象當年紅軍憑著腳力翻越崇山峻嶺,需要付出多麼艱苦卓絕的體力和毅力。

  這一次重新深入長征沿途各地,不僅挖掘出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也讓我更深刻地領悟到長征精神的內涵。站在皎平渡口,感受江水奔騰不息的偉力,80多年前“巧渡金沙江”的歷史畫面仿若就在眼前,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胸中翻涌澎湃。紅軍長征經過的地區,過去大都閉塞貧困,如今在黨的領導和當地群眾團結奮斗下,這些地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也是長征精神薪火相傳的最佳印証。

  參與到重走長征路的報道,再寫紅色傳奇,感悟力量之源,是我們重溫初心、感悟初心的最好體驗,也是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一次生動實踐。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要通過不斷增強“四力”,用好手中的筆,講好新時代長征的故事,凝聚起奮斗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本報記者 石 羚

  重走長征路,是為了還原歷史,更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偉大精神力量。

  要感動讀者,首先要感動自己。在桂北老山界,我們走了3個小時的山路,僅僅是路窄地滑、冒雨涉水,已讓不少同行狼狽不堪。相比紅軍戰士徹夜行軍、肩扛輜重爬山的艱險,這又算得了什麼?用腳步丈量歷史,用真心理解英雄,文章才不會空洞。

  講好長征故事,離不開歷史的“大敘事”、細節的“微表達”、事件的“深邏輯”。不了解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就容易把長征故事寫成架空歷史的寓言。但除了艱苦的跋涉、激烈的戰斗、偉大的會議外,長征途中也有過年的喜慶、行軍的歡快和體育比賽的酣暢。細節,為歷史的骨架增添血肉。面對“人往往會趨利避害,但為什麼紅軍舍生忘死”“革命前途未卜,戰士為什麼‘跟黨走’”等問題,“理想信念”固然是最重要的答案,但隻有從陳樹湘等鐵血將領或者一個普通戰士的故事出發,講清楚理想信念從何而來、何以堅定,才能讓長征精神深入時下讀者的心田。

  長征,記錄著共產黨人的初心。有同事感慨:長征沿途的很多鄉鎮,今后未必有機會再去,但長征這本大書,我們還需終身閱讀。

  走好黨報人的長征路

  本報記者 王錦濤

  “走過臘子口,像過老虎口。”太陽大、雲彩少,紫外線極強,刺的人眼睛生疼。站在小木橋上,腳下是臘子河,頭頂是一線天。隘口寬不過10米,而彈坑密布的絕壁,卻高過百米,刀劈斧削般險峻,望之令人生畏。

  八十多載光陰,彈指而逝。遙想紅軍當年,在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竟隻用十多個小時,就拿下臘子口天險,撕開了一道天崩地裂的口子。“這多虧了小紅軍‘雲貴川’。”當地紅軍后人和黨史專家這樣說,“雲貴川”本是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之一,此役,他帶著繩索攀上絕壁,隨后戰友們順著長繩一個個攀了上去。

  “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沿著紅軍當年征戰的路線,行走隴原大地,硝煙滾滾的奔騰歲月中,那些閃耀著光輝的人和事,扑面而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連日採訪,震撼人心。當真正走上長征路,觸摸長征精神,才深切地感受到,長征就像一座燈塔,為我們帶來堅持的勇氣,照亮前行的道路,滌蕩我們的靈魂,豐滿我們的心靈。無論歲月怎樣變遷,我相信,長征精神非但不會褪色,而且將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Tags:奮(1)長征的故事(1)夢筆山(1)沙窩會議(1)長征故事(1)長征路(2)長征精神(2)世界(126)第一届(5)围棋(11)公开赛(5)决出(3)新奥杯(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人民日報記者再走長征路:再走長征路逐夢向前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