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经典美文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广州信息 > 正文

把乌镇以及戏剧人的生活搬到线上

网络整理 2021-02-19

打开《戏剧新生活》,乌镇清雅的小桥流水扑面而来,端坐着的黄磊向观众发问:“赚钱还是不赚钱?这是一个问题。”这个画面让人“梦回”乌镇戏剧节。每逢秋天,乌镇街头巷尾挤满了表演和欣赏戏剧的身影,而戏剧节总监制黄磊、常任主席赖声川等人,也一定准时守候在那个有戏的小镇。

把乌镇以及戏剧人的生活搬到线上

《戏剧新生活》剧照。

2021开年,一档聚焦戏剧题材的真人秀《戏剧新生活》,直接把乌镇、剧场,以及一群戏剧人的生活,搬到了线上。开播至今,豆瓣9.3分。刘晓晔、修睿、吴彼、赵晓苏、刘晓邑、丁一滕、刘添祺、吴昊宸,要在乌镇乌村共同生活,创作戏剧。

担任节目“发展委员会主任”,黄磊立了一个flag,“我们希望生活中的失去、错过、遗憾,戏剧都可以还给你”。

围观所谓“无名”戏剧人的日常,观众全程爆笑又痛哭。有一条点赞量很高的评论写道,《戏剧新生活》“将一小部分人的生活用最自然的方式让大众看到”。

这“一小部分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在短短两天内,大家为养鸡场排了一出戳中无数观众泪点的好戏;为了生存租下剧场,戏剧人要与剧场“谈判”;戏剧人去街头卖票,使尽浑身解数却仍然屡遭拒绝。

所以,是选择为了钱放弃舞台上最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宁愿不赚钱,也要屹立在追光灯下?与其说我们在看戏剧真人秀,不如说我们重新认识“戏剧人”,审视他们真实的生存境况。

纪实化展现戏剧人,他们自己会发光

“我自己做乌镇戏剧节十年,接触了大量舞台剧,还有舞台剧演员、戏剧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别人可能没办法那么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的光芒,他们自己时常会发光。”黄磊说。

《戏剧新生活》开场,黄磊就把一伙人“锁”在乌村大礼堂,仿佛《十二公民》的剧情一般,大家围着长桌,从白昼到黑夜,认真讨论一个问题——单纯靠戏剧,能不能赚钱?

42岁的北京舞蹈学院音乐系教师刘晓晔,是《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主演,从业20年,出演话剧超过6000场。“我这么多年是靠一场场演出活下来,反正多的钱没有,但是能活着”。

今年35岁,担任世界史诗级舞台剧《战马》中方木偶导演的刘晓邑,坦言做戏前几年没挣到钱,去卖烤串,等有戏找自己就不摆摊了。“没钱,没觉得穷过,也没觉得苦过”。

刘晓邑说,以前觉得要有个家,有个自己的房子,现在觉得“天为被,地为床,走哪儿都是我的家”。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90后演员吴昊宸告诉记者,他身边很多朋友,如果只靠话剧,生活是拮据的,这也会影响其艺术创作的状态。“一部分人生命力旺盛,依旧抱着充沛的热情去生活;还有一部分人由于生活拮据导致整个人低落和焦虑,把自己投射到艺术上时开始变得不自信。生存对于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过不去的坎儿”。

戏剧人日常面临的种种真实境况,亦在《戏剧新生活》得到浓缩式体现,例如大伙儿要一起努力挣钱吃饭,支付房租和场租,全身心投入戏剧创作,琢磨如何吸引观众花钱购票。

节目模式研究学者彭侃指出,《戏剧新生活》采用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纪实化处理方式。“节目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戏剧公社’,从一开始大家互相认识,彼此磨合、创作、排练,把作品送到艺术委员会审核,再到卖票,节目其实是把一个戏剧本身的生产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彭侃认为,节目如此处理是需要勇气的。“在传统思维中,我们会担心过于零碎的幕后内容,观众并不感兴趣。但是《戏剧新生活》这么呈现出来,大家觉得挺有意思。节目选择的戏剧人都很独特,展现出来真实的一面,让你对戏剧人产生比较深入的认知”。

纵然观众席不常有,但戏剧人常在

有网友评论:“看见剧场里的孩子们眼里放光,这大概就是戏剧的一种意义吧。”

在节目中,乌镇戏剧节的往届冠军作品《鸡兔同笼》《出山》,首次通过线上形式公开呈现。《鸡兔同笼》关乎爱,父女之间边解题边对话,告诉观众越是深切的爱越要大声表达出来;《出山》主题关乎生命,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不易,所以值得敬畏。

正式演出前,赵晓苏、刘晓邑、吴昊宸这三位戏剧人必须去乌镇街头卖票。屡屡碰壁的他们,无奈只能将票价打折,甚至一度降至10元,偶遇一个原价买票的游客都会让他们感动不已。

看着这几个人绞尽脑汁卖不出去票,弹幕里网友都跟着着急,恨不得立马去乌镇买一张戏票。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Tags:戏剧(24)生活(353)线上(109)人的(156)搬到(8)以及(22)乌镇(26)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把乌镇以及戏剧人的生活搬到线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