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经典美文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广州信息 > 正文

那些陷在网贷沼泽中,挣扎求生的年轻人|诉

网络整理 2021-03-22

新浪科技 大头/白风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回到第一次下载网贷App的那一天,狠狠的扇自己一耳光,从一开始就堵住这个无底洞……”说到网贷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陆凯悔不当初。

“无门槛、低息、秒贷”“不上征信,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贷”,网贷平台的广告语如此轻描淡写却又引人注目,挑动着每一个为钱所困的年轻人,年轻人及时享乐的消费观,透支着当代年轻人本就干瘪的钱包,于是乎门槛极低的网贷成为了享受生活的“捷径”。

据2019年《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在90后一代的身上,人均负债已经高达12万!

那些陷在网贷沼泽中,挣扎求生的年轻人|诉

这些数字背后更令人感到害怕的是,很多年轻人负债的原因并不是房子、车子这些生活压力,而仅仅是为了购买奢侈品、给游戏充值、酒吧消费......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不需要刻苦读书,也不需要熬夜加班,依然可以在“付款”时潇洒的两手一挥,物质需求轻易地就被满足了。

在这些看似“大手笔”、“潇洒”消费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被网贷折磨的“痛不欲生”?

3个人,3个故事,各有各的不幸

1、来钱太快太容易,迷失于纸醉金迷

“每天都在想着怎么还钱,吃不下睡不好,成绩一落千丈”,2年的时间,陆凯从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变成困在网贷牢笼的“失意人”。

最初陆凯只是为了资金周转。“大二的时候,宿舍铺天盖地都是扫楼发的校园贷传单,刚开始没想着碰,有一次因为生活费周转不开,抱着试一下的态度下载了某网贷App,借了五千,想着分十二期还没有什么压力,电子版的借贷合同都没看就点了确认,没超过1小时钱就到账了,没想到这竟然是噩梦的开始。”

银行卡突然到的“巨款”让陆凯又惊又喜:居然真的只凭身份证就借到这么多的钱,不用找同学和父母开口借钱或要钱,而且比自己做兼职攒钱快太多了。“钱多了,消费也就大胆了,拿到钱第一时间就给自己买了心心念念许久的球鞋,然后又请舍友们下了馆子”。陆凯承认,钱来得太快太容易,反而没有学会珍惜,而是养成了挥霍的毛病。就这样,五千块钱在半个月之内被挥霍一空。

很快,第一期还款时间到了,尝到第一次网贷的“甜头”,陆凯开始在别的平台借款。本来打算用新平台的钱去还第一个平台的钱,但只还了一期之后,剩下的钱又被陆凯拿去消费一空……就这样他开始了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

“网贷平台利息很高,很快,父母给的生活费和找同学借钱还款已经无法弥补利滚利的大窟窿。我仔细算了一下,2年的时间,一共借了二十多个平台,共欠款超过10万!自己实际到手一共不到6万!” 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还钱的陆凯成绩一落千丈,多项科目挂科。

对于自己的困局,陆凯一直不敢和父母坦白,觉得愧对父母这些年对自己的付出和期待。但他最终还是放下了面子,截止发稿,陆凯已向父母坦白,父母用积蓄将绝大部分平台欠款还完,拯救了一个站在悬崖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2、走出校园,感受来自社会的“鞭打”

第二个故事来自出入社会的李健,他去年刚毕业,目前在北京某创业公司上班,月薪八千,目前网贷负债5万+。

说到为何借网贷,李健很是无奈,“刚毕业离开校园,租房、找工作这些都需要花钱,生活成本陡增,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为了让父母不担心,我拒绝让父母在毕业后给生活费。但房租一个月三千,刚开始没有找到工作,在第二个月交房租时,实在拿不出钱,于是借了网贷,最后生活却离不开网贷了。”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在李健的手机里,微信和支付宝余额加起来不超过100块钱,网贷App有14个之多。这些小额贷款从1000元至8000元不等,有的账单被分期再分期,利息也是一层套一层的往上叠加。

“刚毕业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靠着网贷的钱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消费地点也仅局限于出租房附近的网咖以及几家经常去吃的小吃店。”回想起那段日子,李健显得有些后悔,“也不知道那段时间在想什么?每隔三四天就有一个平台要还款,自己居然还能安心的去网吧打游戏……还款时间到,就一个平台借一点,先把要还的平台换了,再把还进去的钱又借出来,又去吃喝玩乐,导致窟窿越滚越大。”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那些陷在网贷沼泽中,挣扎求生的年轻人|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