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经典美文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广州信息 > 正文

向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冲刺

网络整理 2021-04-12

   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天,离中国人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已近在咫尺。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10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的贺信中,再次向全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与重要使命。

   再过两个多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

   这将是一份沉甸甸的发展答卷。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洪涝灾情等“加试题”,实现目标,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当前全党全国全社会都在以奋斗者的姿态冲刺,确保如期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也将是一份创造奇迹的答卷。在发展中国家中,实现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中国正在向全球展示这种可能性,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有益借鉴。

  兑现承诺 书写中国减贫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实现了8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了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奇迹;

   织密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贫困群众吃、穿“两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发生率降至0.6%……

   这些在世界范围看都是了不起的成就,背后是中国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上的全力推进。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成为中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有力保障。

向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冲刺

   290万扶贫干部中的一员,在皖西北临泉县刘桥村(现已改名为刘桥社区)挂职工作的颜亮亮(右一),正在走访村民。(受访者供图)

   10月14日,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国家扶贫日系列论坛在北京举办。22场分论坛上,释放的一组组数据,成为新时期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的有力注脚。

   目前,全国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超过30万个;

   2018年至2020年,“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县,获得跨省域调剂资金超过1800亿元;

   截至今年2月,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同时在岗达91.8万人;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1万亿元。按照“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的原则,分类救治1900多万名贫困患者,全面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应保尽保、应签尽签、应治尽治;

   截至今年9月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超2900万人,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

   “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部署,进一步凸显脱贫攻坚在治国理政中的突出位置;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不动摇,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深刻指出脱贫后要迈向新生活实现新目标,进一步展现我们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近日的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研讨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党的十九大以后,总书记继续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并对脱贫攻坚做出新的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为做好收官之年各项工作提供了指引。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在中国发展道路的视野下,才第一次真正呈现其曙光。”对中国的脱贫攻坚,理论界有很多种不同的解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咏梅认为,究其成功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中国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优势。

   “这是中国脱贫事业成功密码的独特要素,决定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合乎规律性和历史合理性。”孙咏梅说。

  尽锐出战 不打折扣完成“硬任务”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进入收官之年,如何啃下深贫地区“硬骨头”,怎样答好疫情灾情“加试题”?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向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冲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