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正文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网络整理 2020-10-14 20:35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10月13日,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至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已走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这五个经济特区。在汕头,总书记考察了见证“百载商埠”历史的小公园开埠区,留下了深刻启示。

  穿行开埠旧街区 感悟汕头百年史

  小公园并不小,它的中心是一座名为“中山纪念亭”的小亭子,以亭子为发端,名为“四永一升平”的一条条骑楼老街呈环型放射状,形成蔚为壮观的城市街区。这里就是汕头开埠的发祥地,曾经云集数千家店铺商行,见证了当年汕头经济的繁荣。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中山纪念亭是小公园街区核心地标。(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走进这里的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等地,看历史、问细节、谈开放、听民声。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开埠文化陈列馆(总台央视记者李铮拍摄)

  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落在汕头市永平路1号,原为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是一座三层半的欧陆式建筑。2010年,为纪念汕头开埠150周年,选址于此设立开埠文化陈列馆。

  在这里,总书记参观了《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等,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这部《潮音圣经》是韩山师院院长林伦伦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内复制的。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圣经中没有一个汉字,全部用罗马文注释潮州音。(来源于开埠文化陈列馆官网)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这是汕头市民捐献的手工碾药碗,体现了上世纪30年代汕头制药工业的兴盛。(来源于开埠文化陈列馆官网)

  与开埠文化陈列馆隔街相对的,是全国第一个侨批文物馆,由原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改建而成。潮汕话将“信”称为“批”,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侨批文物馆(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构成“侨批档案”的约17万份侨批中,来自广东三大侨乡的达到16万件,其中潮汕侨批就有10万余件。

  在侨批文物馆,总书记重点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馆内名为“写批”的主题雕塑(总台央视记者申勇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馆内展览的侨批(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随后,习近平步行到开埠区街区,察看人文历史风貌,同市民群众亲切交流。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汕头瓶内画(粤派)创作以色彩艳丽和装饰风格著称。(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小公园开埠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开埠区之一,拥有诸多历史文化建筑。街区着力提升潮汕传统“老字号”形象,重点打造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设立陶瓷微书、抽纱、剪纸、玉雕等工作室。这里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旅游的“打卡地”。

  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另一个经济特区汕头,追寻历史、致敬侨胞、思考未来。透过1860、1980、2020这三个年头,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给新时代改革开放带来的启迪。

  1860年:一城开埠 万家“信史”

  1860年,汕头开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汕头呈现“万国楼船”“云集鳞聚”的景象。这里的商埠也从最初的西堤片区不断向东扩展,形成放射型城市格局。这就是如今的小公园开埠区。

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开埠区街区(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Tags:广东(548)新闻(3141)为何(202)考察(77)第二天(11)时政(32)之行(10)汕头(7)眼丨(6)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