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经典美文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广州信息 > 正文

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

网络整理 2021-05-11

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研究所(ID:caijingyanjiu),作者:鲁舒天,编辑:黄主任、戴老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马保国跻身顶流之前,上一个通过非正常途径引发全网热度的,还是豆瓣4分职场剧担当——靳东。


靳东有1500万微博粉丝,但他之前挤上头条的时刻,大多跟他对都市精英的浮夸和土味演绎有关,如果不是不久前的“假靳东”事件,很多人恐怕想不到,真有不少观众会迷上他抖鸡汤时的西装革履和锃亮发胶。


比如家住江西、年过六旬的黄阿姨,她只知道自己一上抖音,这位英俊的中年男演员就会对她嘘寒问暖,还许诺给她一套房子和100万。很少有人能给黄阿姨解释清楚:手机里的“靳东”不过是个AI合成的虚拟形象,是专门来骗她的。


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

辣眼的“假靳东”


不过在整件事中,最耐人寻味的其实不是拙劣的骗局,而是骗子们选择靳东来冒充的背后原因。


这帮收割者精准地绕开了易烊千玺、王一博、刘昊然等“国民弟弟”,转而匹配了与目标受众认知相符的非顶流艺人。换句话说,在以三四线以下城市中老年妇女为收割对象的骗局中,恪守男德、浓眉大眼、老干部形象的靳东才是正确答案[13]


这就叫不选最贵的,只选最对的。


众所周知,北上广深和三四五线长久接受不同的信息内容和文化符号,由此形成迥异的审美趣味与消费习惯。在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技术进步加速铺平传播渠道,在同一种媒介的覆盖下,城乡二元的文化割裂只会更加云泥两判。


在海派清口早无立锥之地的上海滩,李诞和笑果文化成为新的喜剧之王,一举成为流行符号No.1。可如果你打开最新一季的《脱口秀大会》,就不难明白脱口秀这项舶来品为什么只在一线城市风靡,却无法在更广袤的中国内陆落地:


颜怡、颜悦在婚姻段子里致敬库布里克的《闪灵》;杨笠在女权段子里调侃“漫威”黑寡妇的衰老速度比别人慢,杨蒙恩则在行业段子里插了一个历史梗:“我来参加脱口秀大会就像去了太平天国一样,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


很显然,理解这些梗,需要很强的文化积累才能get到笑点,这已然超越了国人平均文化水平的上限。这么一对比,何广智和李雪琴的地铁段子就比较接地气了——虽然每天都挤地铁的上班族,仍是一个只属于一二线城市的场景。


要说最不接地气的,是喜欢“飙洋文、秀优越”的Norah,这种更对留学生胃口的风格被李诞提醒“喜剧演员不要给人那么大的压迫感”。李诞的意思是:一个表演者不能放低姿态,就很难触及更广泛的共鸣,到头来是在自说自话。


李诞的文化经验来自张楚、布可夫斯基、马尔克斯和库斯图里卡,但他从不追求曲高和寡,而是选择不断降维降维再降维,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内容离最大公约数太远,别人干嘛要抢一票难求的小剧场,躺在床上刷抖音岂不快哉?


当然在今天,五环内精英再怎么降维,也很难继续向下穿透:五环外的人对五环内流行哪个艺人、哪部美剧、哪款应用一无所知,也没兴趣知道;五环内对五环外平日里玩什么、刷什么、跟什么大哥、做谁的家人,一样是毫无察觉。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